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-文化网!

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
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
客服

注册 登录

网站导航

  • 关键词  

  • 春节祝福短信
  •   1、祝福是一束清净纯美的青莲,飘着一股淡淡的花香,愿戒定的熏
  • 佛教拜年短信
  •   篇一  1、送你一件般若衣,前襟菩提心,后襟出离心,多闻是领
  • 警示世人
  • 是心作佛;心心相应。 唯心所现;唯识所变。
  • 空有三义
  • 空有三义:世间空、科学空、佛家空。世间空也叫相对空,即五根相对无着

佛教礼仪

当前位置:首页 - 佛教礼仪

居士的社会生活

发布时间:2017-10-24 14:32:28 作者:当代佛教

居士的社会生活.jpg
图片来源:资料图

原文摘自:《一音》2010年第2期 作者:宽悟

  有人说,人类是社会的动物,凡是人 的生活,便不能脱离社会。所谓社会的定义, 应该是“有组织的团体”,所以,我们最大的社 会可以包括全体人类,最小的社会可以小到 仅仅是二人以上的结合。

  因此,家庭是杜会的基础,社会是寡庭的 扩大。家庭可以少到仅仅是夫妇两人的结合, 社会可以大到全人类的组织,乃至在来来的太 空世纪,可将星际的人类也概括在内。所以, 社会的含义是不受空间及时间所限制的。

  从佛教的立场说,一个在家的居士,他所 活动的范围可比一个出家的僧侣深广得多, 他所隶属的杜会,也比出家的僧侣繁复得多。 所以,居士的社会生活是必须的。一个居士在家庭中,有着很多的身分:对父母而 言,是儿女;对儿女而言,是父母;对弟妹而言, 是兄姊;对兄姊而言,是弟妹;对配偶而言,是 夫妻;对父母的父母,对儿女的儿女,乃至对亲 属的亲属等等,皆会成为各各不同的身分。由 一个家庭扩大而成为一个家族,再扩大至家族 以外的社会:对老师而言是弟子;对弟子而言 是老师;对长官而言是属下:对属下而言是 长官;对国家而言是人民;对团体而言是团 员、党员、社员、会员;尚有朋友的朋友,关系人 的关系人等等,都是形成社会形态的团素。一 个居士就是生活在如此繁复的社会关系之 中。一个理想的菩萨道的实行者,便根乐意生 活在如此繁复的社会关系之中。因为有了关 系,才有接触的机会,有了接触的机会,才能引 导他们归向解脱之道的唯一处所——佛法僧三宝。

  但是,要度众生,单凭一股宗教狂热的情绪是不中用的,宗教的狂热,固然能使人们生出赴汤蹈火的勇气,去宣传、去辩论、去冲锋,去陷阵、去战斗,去牺牲,但决不能持久,也决不能产生深远的良好影响。

  佛教是以服务社会为菩萨道的表征。佛在往昔的无数生中,以种种身分、种种形态、种种方式深入种种的族类群中,每每能居王的地位。所谓王就是领袖,那些领袖的地位,不是仗武力打得来的,全是以服务大众的道德价值所感召而致的,因为唯有真正能为大众谋幸福的人,才是最够资格做大众领袖的人,才是能赢得众望所归并心悦诚服的人。

  因此,一个理想的居士,虽然不必在任何场合都要以领袖的姿态出现,至少,他该是受到任何场合所欢迎的人,乃至是能受到任何场合所尊敬的人。可惜的很,就我所知,有些居士信佛学佛之后,竟与他们的社会关系疏远了、冷淡了、隔阂了,甚至被人视为孤独、冷漠、不近情理的怪物了。当然,这是由于他们的慕道心切,他们一心向往解脱之道的出世生活,所以跟他们的社会关系,渐渐地脱节了。我要告诉他,这不是一个居士应有的态度,修道的居士也是不该如此的。纵然是出了家的人,对于名利物欲,固然要冷,对于社会公益仍当要热。

  事实上,在佛教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证大果位的人,对于社会的大众,无一不是热烘烘的。这种热就是悲心——菩提心的流露。信佛学佛是为发菩提心,信佛学佛之后的居士,反而放下了菩提心,岂不成了背道而驰?最低限度,一个居士不该是惹人讨厌的对象。要不然,那就是他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,乃至是亏辱了职守!既然不尽职守,仍然享受职守上的待遇或权利便是一种债务,便是一种罪行,便是一种因果!那绝不是—个居士的本色。有生活的义务,即使出了家的人,也不能例外。一个佛教徒的本色应该是多尽义务,少享权利,才能获得他人的爱戴。

  因此,佛为统摄一切团体(社会)的要求,说了四种德目,称为四摄法。摄是统摄和摄受,也就是领导或化导的意思。四摄法就是领袖人物所不可缺少的四种处世方法,切实地做好了四摄法的工作,便能感化群众,也能领导群众了。

 

整理:中国当代佛教网--佛教文化网

 

  赞助、流通、见闻、随喜者,及皆悉回向尽法界、虚空界一切众生,依佛菩萨威德力、弘法功德力,普愿消除一切罪障,福慧具足,常得安乐,无诸病苦。欲行恶法,皆悉不成。所修善业,皆速成就。关闭一切诸恶趣门,开示人天涅槃正路。家门清吉,身心安康,先亡祖妣,历劫怨亲,俱蒙佛慈,获本妙心。兵戈永息,礼让兴行,人民安乐,天下太平。四恩总报,三有齐资,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,生生世世永离恶道,离一切苦得究竟乐,得遇佛菩萨、正法、清净善知识,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,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为佛教网站,非赢利性网站,内容多转载自网络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网站所有文章、内容,转载,功德无量。(未经允许,禁止复制网站模板)

联系QQ:  站长信箱:zgddfj@163.com

京ICP备16063509号-9

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