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-文化网!

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
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
客服

注册 登录

网站导航

  • 关键词  

  • 春节祝福短信
  •   1、祝福是一束清净纯美的青莲,飘着一股淡淡的花香,愿戒定的熏
  • 佛教拜年短信
  •   篇一  1、送你一件般若衣,前襟菩提心,后襟出离心,多闻是领
  • 警示世人
  • 是心作佛;心心相应。 唯心所现;唯识所变。
  • 空有三义
  • 空有三义:世间空、科学空、佛家空。世间空也叫相对空,即五根相对无着

养生修行

当前位置:首页 - 养生修行

养生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

发布时间:2017-12-28 16:17:55 作者:当代佛教

养生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.jpg
图片来源:资料图

       中国养生分很多流派,比如道家、儒家、佛家、医家等,由于对宇宙自然生命的认识有所差异,各养生流派的理论观点有所不同,方法也各有侧重,但是都重视心神呵护、德行修养。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先贤圣人都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精神情志(神)对于躯体脏腑的重要作用吧。

  养生是对生命的保养

  简单来说,养生就是对生命的保养。生命航船行驶在时间的河流中,要经常维护,小心保养。

  养生是在深入、客观认识宇宙、自然的基础上,来探索人类生命规律,研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,使人们顺应规律,对生命活动进行顺四时、养精神、调饮食、练形体、节房事等保养、维护,优化生命体验,促进身心健康,修养德行,减少疾病。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和生存智慧。

  养生就是遵循生存之道,掌握生存之术。“道”“术”相合,缺一不可。有“道”乏“术”—虚,重“术”轻“道”—俗,“以道御术”,才是真正养生。

  学习养生,需要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,才不会学些皮毛,做些买椟还珠的傻事。笔者基本上是成长于文革十年,文革开始进小学,文革结束出高中,满脑子不传统、不文化、不文雅,幸亏中医有医古文这门课程,稍微补充了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,但还是相差太远。所以,这本书,充其量只能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,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。

  上工、中工、下工分别代表不同诊疗水平的中医,最高明的医生谓之上工。上工最擅长治未病,“治未病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养生,让人少病、不病,见微知著,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。生命保养与疾病治疗在中医里是平分秋色的,在中医发展的早期甚至更为重要,即使现在也是中医区别于现代医学的最大标志。高明的中医应该在诊治疾病的同时,很善于给予患者具体、到位的养生指导,而不是泛泛的“注意休息、要开心、吃清淡点”。

  上文中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”是以道御术的养生,而“今时之人”是恣情纵欲的害生。由此可以看出:养生是一种文化,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生命观,一种世界观,不单纯是医学问题,而是如何看待生命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。养生是一种综合的维持健康的行为与能力,它追求的不仅仅是长寿,更重要的是生命质量的提高。养生贯穿生命全过程,越早越好,老年才重养生已为时过晚,养生不是养老!

  有人说,《黄帝内经》是教人不生病的书,这话很有道理,因为书中关于养生的教诲很多。最能说明《黄帝内经》基本思想的就是这句话:“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

  如果现代的中医生或西医生拥有先贤圣人们的这种思维,就会涌现出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名医大家。如果在医学高等教育和医学科研中体现先贤圣人们的这种思维,可以说医学从此踏上了真正智慧科学的“以道御术”的阳关道。

整理:中国当代佛教网--佛教文化网

 

  赞助、流通、见闻、随喜者,及皆悉回向尽法界、虚空界一切众生,依佛菩萨威德力、弘法功德力,普愿消除一切罪障,福慧具足,常得安乐,无诸病苦。欲行恶法,皆悉不成。所修善业,皆速成就。关闭一切诸恶趣门,开示人天涅槃正路。家门清吉,身心安康,先亡祖妣,历劫怨亲,俱蒙佛慈,获本妙心。兵戈永息,礼让兴行,人民安乐,天下太平。四恩总报,三有齐资,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,生生世世永离恶道,离一切苦得究竟乐,得遇佛菩萨、正法、清净善知识,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,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为佛教网站,非赢利性网站,内容多转载自网络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网站所有文章、内容,转载,功德无量。(未经允许,禁止复制网站模板)

联系QQ:  站长信箱:zgddfj@163.com

京ICP备16063509号-9

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